泥炭形成原因
發布時間:2017/06/05
點擊量:0

泥炭的形成是植物、水文、地貌和氣候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,并受大地構造條件的制約。
泥炭是沼澤在形成過程中的產物,也是沼澤地形的特征之一。泥炭的主要來源是泥碳苔(PeatMoss)或泥碳蘚(Sphagnum),但除此以外其他的有機物質,例如死去的沼澤植物,乃至于動物與昆蟲的尸體,都有可能成為泥炭的形成來源。這些物質在死亡后沉積在沼澤底部,由于潮濕與偏酸性的環境,而無法完全腐敗分解,因而形成所謂的泥炭層。有機物質分解或潮化的程度主要是視其組成成分與浸水程度(潮濕度)來決定,通常在較潮濕的地方泥炭層的形成比較快,有機物的分解度比較低,而較干燥的地方則相反。利用這個特性,氣象考古學的研究者可以利用泥炭來分析古代的氣候變遷史,而利用分析泥炭里的組成物質,古代環境學家也能重造模擬古代時該地區的植物分布狀態。
在適當的環境(例如高壓)之下,泥炭可以進一步地轉變成煤炭(無煙炭),世界上大部分在高緯度地區發掘到的泥炭層,許多都是9000年前,上一次的冰河期結束、冰河北退之后才形成的。像這樣的泥炭層形成的速度非常慢,有時甚至只有每年1公厘的程度而已。